,后来的国家可就没这么高的待遇了。当时是他们求大齐收留,朝廷又不傻,爵位泛滥就不值钱了。因此赐下的爵位越来越低,最后加入的国家,国王甚至只能做平头百姓。另外,还有一类不容忽略的勋贵,那就是孙氏皇族。按大齐规矩,除太子外,其余皇子获封王爵,他的后人则每代降一等,直到失去爵位。当然,每代只有一人有资格继承爵位,其它人一边玩儿去。这种降爵措施十分重要,它保证了大齐的爵位不会烂大街。说起来,它比历朝历代都严格,甚至对孙氏皇族显得很不公平,因为开国功臣和大理王等外姓爵位,是不降爵的。然而太祖皇帝就是这么规定的,谁敢反对?当初太祖是这么说的:“人家立下大功才能封爵,遗泽后代是应该的。你们屁事没做,只因运气好,开启简单游戏模式,做了朕的儿子,就白得个王爷,不干活光拿钱,这种美事还想子孙永享?别逗了。从王爷到平民,足足七代人呐。朕开创大齐皇朝,都没考虑那么长远,我会乱说?”这些勋贵地位高,没实权,但能做生意呀。多年后,朝廷看不上眼的小生意,演变为大财团。必须明确一点,那就是到了现代,这些财团的主人恰恰不是勋贵,而是失去爵位的那些人。比如七代后的孙氏皇族,或者外姓勋贵没资格继承爵位的子孙。勋贵属于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