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都有密切相联的名山。诗经说:“泰山严严,民具尔瞻。”孔子说:“登泰山而小天下。”孟子也有“挟泰山以超北海”之句。可见得泰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。它是帝王的“封禅”圣地——相传古代有七十二位君主,都曾在泰山上会诸侯、祭天地、定大位,并刻石记号。历代的名士诗人,如汉朝的司马相如、司马迁,晋朝的陆机、谢道蕴,唐朝的李白、杜甫,宋朝的苏轼、苏辙,元朝的李简、王奕,明朝的宋濂等人,都到泰山游历过,留下了无数的诗篇。登山途上,著名的刻字,随处可见。孟林二人从耸立在泰山南麓的“岱宗坊”开始登山,穿过了参天的古柏矗列两旁的“柏洞”,走出来便是泰山中部的“中天门”了。悬崖下的幽谷名为“鹰愁涧”,悬崖上的奇峰名为“龙虎蟠”。中天门上的黑风口,巨石冲天,有拔地而立的“大天烛峰”和“小天烛峰”,形似一对摩天的蜡烛,每当云霞飘过峰顶的苍松,真像“天烛”升起,袅袅紫烟。孟元超一路观赏风景,浏览碑刻,看到好的就禁不住停下来摩娑再三,不忍释手。林无双笑道:“以你这样走路,只怕天黑了都走不到山顶的玉皇观。”孟元超道:“你来看杜甫的这首《望岳》五言古诗,写得真好!”林无双拂拭了碑上的尘土,念道:“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