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灭七海七部以后,以七部的幸存的人口导流填埋了七海。这看似不可能的浩大工程竟然在十年内就完成了,付出的代价则是七部的余民锐渐到了三万。从七十万到三万,这是多么惨痛的伤亡啊!就是这剩下的三万,也被迁徙到东陆东南角的荒凉的商地。难怪商地人的口音与中州口音那么像,我还一直以为是澜州方言一个返祖的旁系呢!……我这次专门去走了传说中的七海旧地,虽然湖泊的痕迹早已消灭,那小册子上记载的导流明渠却与现在销金河的几条支流惊人地吻合。野史不能尽信,也不可不信。就七海这个例子来说,我觉得还是相当可信的。
《思园笔谈·夜北马的进贡》……这是一般人对前朝进贡制度中最不理解的一个部分。夜北人口稀少,每年却要向大晁进贡三千匹骏马,负担不可谓不重。更奇怪的是,夜北马的体形巨大,虽然体力充沛,耗用的粮草却很惊人。论速度不比北陆马,论力量总还是牛大,大晁坚持要夜北进贡的这许多马匹往往分入民间,并不收留在军中或者宫中。何苦来呢?……其实结合夜北之战来看,倒是简单得很。夜北的七海七部号称七十万,其实壮丁不过三十万不到,装备给养更不能与当年统一九州的大晁五军相比。然而这样一支游骑兵却在一百七十万精锐五族士兵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